中美谈判刚达成暂停关税三个月的临时协议,特朗普随即把矛头转向了印度。7月29日,特朗普直言:“印度是我朋友,但25%的关税必须交!”莫迪则回应称:“你加你的税,我买我的油,市场?门都没有!”这场“关税大战”一触即发,火药味十足。
几个月前还在白宫草坪上亲密无间的两人,为何转眼间就针锋相对?特朗普对印度的施压集中在三个方面。首先,他要求立即取消对美国商品的高关税壁垒,并威胁加征20%-25%的关税。2024年美印贸易逆差已达457亿美元,印度对美出口额反而增长15%,这直接引发了利益冲突。
其次,美方要求印度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,配合西方对俄制裁。然而,印度通过低价俄油赚取差价,收益颇丰,因此不会轻易答应这一禁令。
最后,特朗普希望印度开放农业和乳业市场,允许美国转基因玉米、大豆和牛奶大量进入。但印度教视牛为圣物,这种开放将对印度本土农业和宗教信仰造成巨大冲击,莫迪政府不敢轻易同意。
面对压力,莫迪政府迅速作出回应,强调“美国要头条,印度要实惠”。这意味着一方面戳中特朗普政府的政治表演大于实际利益的痛点,另一方面强调印度的核心诉求:拒绝成为“提款机”,追求实际利益。
印度作为全球第二大人口大国,市场潜力巨大,且手握中俄合作和金砖国家联盟的支持,不必担心被孤立。莫迪甚至表示:“谈不拢?我找中俄去!”
目前,双方都在喊口号,宣传各自优势,却都拿不出让对方服软的办法。后续可能有三种走向:
一种是关税战真正开打,特朗普加税,印度反击,最终受影响的是美国企业,高关税推高成本,消费者买单。
另一种是印度利用中俄合作破局,迫使特朗普让步。
还有一种可能是拖延成常态,双方陷入拉锯战。特朗普可能会像对待中国一样,陷入“加税伤己,不加税丢脸”的困境。
这场美印博弈的本质是“美式霸权”与“印度滑头”的较量。美国试图用极限施压维持霸权,但印度没有彻底屈服,也不会撕破脸。最终,双方大概率会达成一个表面协议,印度象征性让步,美国不再加税,各留台阶。
配资平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